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巩义体育网 >> 德甲

宿迁市建立救助管理工作街面协同机制了

发布时间:2021-11-30 05:10:10

“这些东西真能蒙住人”。前一页[1][2][3][4][5][6]下一页难题 宿迁市建立救助管理工作街面协同机制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市民政局提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的通知》、《宿迁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区困境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2016年,宿迁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各类困境人员1262人次,其中主动求助204人次,公安部门护送196人次,救助站街面巡查救助754人次。

一是强化部门救助职责。每年召开一次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适时召开部分成员出席的专题会议,坚持做到“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要求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民政部门负责落实救助管理法规政策措施,加大对救助管理机构建设的投入,指导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做好救助管理、疾病救治、寻亲护送等工作,妥善安置无家可归的困境人员。公安部门在执行任务中发现困境人员要及时告知、引导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其中的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要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对危重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直接送到定点医院或通知120急救中心救治;协助救助管理机构做好困境人员甄别、查询和安全防范工作;对长期滞留人员做好DNA数据免费采集比对工作,并反馈比对结果;对来历不明的流浪未成年人

,要一律采集生物检材,检验后录入全国打拐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库比对,及时发现、解救失踪被拐未成年人;凡接到涉及未成年人失踪被拐报警的,要快速出警处置,认真核查甄别,从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城管部门负责做好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协助民政部门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会同民政部门在辖区内繁华街区、交通要道等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立救助引导牌、宣传栏。卫生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指导定点医院做好流浪乞讨病人的基本医疗救治工作,并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规定对流浪乞讨病人救治标准进行指导、审查和监督,指导救助管理机构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教育部门指导支持救助管理机构做好困境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职业教育,协助做好教育矫治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将困境人员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临时安置等专项救助经费和救助管理机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予以及时拨付,并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为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困境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二是打造市区“20分钟救助圈”。市救助管理站接到110联动指挥中心指令或有关单位、居民和求助者本人的求助后,20分钟内到达求助现场,甄别情况,劝导、引导或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进入救助站接受救助或进行处置。各区民政部门及救助站点在接到市救助管理站发出主动救助通知后,要在20分钟内到达所属辖区救助现场,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临时救助和询问登记,向未成年人提供关爱型服务和保护性措施,对危重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直接送到定点医院或通知120急救中心救治。经核实身份信息后,属于本辖区的困境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对非本辖区的困境人员,送至市救助站进行处置。

三是建立联动救助管理络。建立市、区(开发区、新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四级联动的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救助全覆盖。构建公安、城管、救助机构数字化络平台互联互通机制,加大源头管控力度,扩大巡查范围,提高救助工作成效。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实行“门前包干”制度,承担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发现、告知、引导、报告或护送等。社会群众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可拨打110报警,110报警平台应通知辖区派出所及时出警处置。各地民政部门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环卫等部门联动,加大救助巡查力度,主动与医院、环卫、社区等基层单位合作,实行发现告知引导护送救助对象奖励制度,对护送符合救助条件的困境人员到救助站的出租车司机、环卫职工、市民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其适当的交通费、通讯费和误餐费等补助,补助标准暂定为每次元。各地对辖区内公安派出所、城管大队、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都要求明确1名同志为救助管理工作联系人,联系人姓名、职务、通信方式由各区救助管理机构登记备案。

连云港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贵港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药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