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強如何促進高質量都市圈發展1
发布时间:2019-12-02 02:42:32
顾强:如何促进高质量都市圈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都寄望于都市圈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空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经济载体但究竟什么样的都市圈是高质量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呢又将如何推进呢
3月1日,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出席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研讨会”,并在会上就“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话题进行了发言,重点关注了“高质量”的五大特征以及“如何促进都市圈健康发展”等问题,也许能为你揭晓答案——
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
01 空间体系结构合理
什么是体系结构合理这是一个重大问题简单来看,国际上有五六个代表性都市圈可以和中国都市圈相比较美国都市圈有五六百个,不具备可比性比较发现,我们中间的大饼(核心圈)很大,中小城镇体系不发达,或者说中小城镇体系都是行政意义上的,如廊坊市、保定市、固安县等北京很多镇,比如采育镇,其实跟贫困地区乡镇没多大区别,城镇面貌很差,包括昌平的部分乡村和国家级贫困县差不多,有句话叫“环首都贫困带”我们的发展落差非常大,中心城区与外部的节点城市、微中心,以及周边城市之间的体系结构不合理东京5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几十个,北京周边5万人以上的,只有河北的县城,体系结构不合理
02 基础设施有机耦合
络化是都市圈很重要的特征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断头路什么时候在中国能够消除比如在大厂、香河、三河依然有断头路存在断头路能不能取消路建好了,上面有两个水泥墩子,过不去,这个现象在中国相当一部分都市圈普遍存在比如南京都市圈,南京和马鞍山的路都很宽,有双向四车道、双向八车道,但水泥墩一列,只能小车在两个水泥墩之间缓缓开过去无论怎么讲治理体系,怎么讲治理能力,怎么讲一体化发展,断头路都打不通,还奢谈协同什么发展很简单,这边房价六万块,对面房价一万块,路如果打通了,对面房价变成三万,对我核心城市有影响本质上是区域利益之间分配的问题,是后面的制度问题
03 公共服务匀质均等
我们理想当中的都市圈是公共服务匀质均等的习总书记在环首都周边视察,提出一个问题,北京市有很多三甲医院,但北三县一个都没有,能不能建一个这个要求并不高,北三县有100多万人口,加上在北京工作、居住在北三县的人口总共有接近200万,但是没有一个三甲医院我们设想一下,怎么建这个三甲医院谁来出钱怎么运营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北京市民在除了燕达医院以外的医院看病都不能用医保结算,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了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上海都市圈,在昆山一些三甲医院或者台资医院中,台湾人可以用台湾“健保”在昆山结算一个国家内两个独立的关税区都能通用,但北京和河北却不能通用公共服务匀质均等这个问题现在非常突出为什么会造成这些情况都市圈不断发展,大量北京人口溢出,他可能在北京工作、在北京交税,但是居住在周边地区这些地方应提供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但是城市之间财政等配置方面没有协同机制,造成现在很多环都市圈区域公共服务严重短缺,而且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办法
04 产业逆序梯度分布
从一般规律来说,都市圈产业呈逆序化分布,中间以三产为主,圈层二产比重较高,外围以农业为主现在城市空间布局,特别是产业空间正在重构,无论是北京还是周边的开发区都在重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在进行一些探索,用一些新的办法在推动产业重构,比如飞地经济、产生的GDP或者增加值共享、税收分享等但实际上,由于我们独特的财政体制,好东西谁都不愿意往外拿“北京不能要的,河北不能‘不能要’”这是北京规划院一位总工程师讲的这里一是产业本身的特点,二是利益机制问题
05 治理机制开放包容
我们实际上面临着最基本的问题——发展权平等的问题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发展诉求,但是这个诉求在目前治理体系或者架构里没法协同周边地区想发展,但在总体规划里,这个地方只能当北京的绿地,作为生态廊道要种树种草,不能发展,因为北京要发展、北京要生态空间那它的发展诉求怎么体现在哪个层级的规划或者协调机制里让他来发表他的声音“我也要发展,我怎么才能发展,我要有三甲医院你帮我建行不行”等等现在的治理机制中有大量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实现治理机制的开放包容最主要的是去除现在的制度性障碍
在过去的城市群规划及建设当中,政府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更多的是市场主体在推进都市圈的发展比如现在有36万人在北京上班、住在廊坊,有11万人在廊坊上班、住在北京这种情况在广州更多,约有55万人,这个群体已经很大了,这是市场的选择、市场化的力量政府怎么打破这个障碍怎么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我把自己一些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理念先行,尊重规律
都市圈文件发了,但从最高领导到基层的城市管理者,对都市圈的认识其实是不足的都市圈建设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我们说尊重城市化的规律、尊重都市圈发展的规律,规律是什么举个例子,现在环北京地区限制开发强度,跟上海、广州以及很多中部城市群相比密度都要低,但是不能高强度发展,因为要服从首都大局现在还有很多争论,比如都市圈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比如广州,1.5小时都市圈大约4500万人,北京大约3500万人,北京人口是不能增加了吗还是必须减量发展我们讲要尊重规律,北京叫“以水定人”,这是一个规律,但北京半导体产业用水要超过河北好几个县的用量,这部分水如果不给工厂给老百姓喝,人口可以增加,但是如果发展产业,那就不能发展了再比如TOD导向发展,我认为这个理念在规划界都形成共识了,但是真正到县市区看,我们的社区规划和整体规划没有真正按照TOD导向设计所以圈层规律到底是什么廊道规律到底是什么怎样按照圈层规律、廊道规律调整城市空间规划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再如,人口迁移的规律,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比如市区的老年人往哪儿迁移,最基本的规律第一个叫近域迁移,迁到廊坊保定;第二,环境迁移,迁到环境好的地方还有什么规律呢要依靠研究机构共同发现
02 创新制度、完善治理
这部分文件中写了很多,发展报告中也有很多论述我举一个例子,在意大利是若干个城市建立一个规划编制委员会,委员会是席位制,比如镇有一个席位,市有三个席位,最后表决大家都有席位,有发展权、有诉求都可以表达,也可以反对我认为欧洲这个委员会制可以引入到都市圈的规划编制、产业协同、交通设施等方面因为大的体制改不了,比如财税体制那么,在未来探索都市圈的实践当中,怎么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规划编制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呢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编制规划时,省里相关部门人员坐在一起,可能县里的也可以坐在一起,因为规划涉及到那个县了,坐在石家庄谋划河北某个县的乡镇发展,肯定是鞭长莫及的怎么完善创新制度,需要探索的还很多,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找到突破点,先易后难
03 市场机制、开放合作
怎么发挥市场力量,我认为在都市圈的建设当中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都市圈行政等级和体系非常复杂,靠哪一级政府去管控实际上都是有难度的政府制定一套游戏规则之后,应该让市场力量去做,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等,靠市场力量政府制定规则,比如公共服务可以PPP,可以用竞争性采购的方式,政府加强价格监管、质量监管就可以如果都是政府冲到第一线做,都市圈的发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想集中表达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都市圈主要的特征有以上几点,我们怎么促进都市圈的发展关键要靠制度,在制度之下也要从小处入手,靠一些点的突破,逐渐积累到一定能量的时候来实现面上的突破
福州癫痫病能治好吗小孩不拉大便怎么办
孩子口舌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