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到底说了什么权衡
发布时间:2021-04-18 12:30:53
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到底说了什么?
《道德经》艰涩,它是中国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许是所有哲学家中最高寿的,思想也最为透彻、孤绝、高深。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就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呢?
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杀暴民,暴民杀暴君,你来我往,整个时代都受罪。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再回过头来看为而不争,其实包含了一种策略,因此后世也有军事家把它当做兵家的韬略来看,不争无用之争,乃至以弱胜强。
当年红军打游击战的十六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道德经》的灵感。
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
也是保证站频道之间互通的桥梁 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何况兵家胜败之事,如何不是争?
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曾就此问道于老子,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闻言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姿态低到尘埃里,故能与世无争。但同时,它又无所不利,润泽万物。
孔子有句类似的话是矜而不争,骨子里的矜是气节,流露于外只能是骄。君子内心高洁,但姿态是谦下的。
不争,是因为对万物心怀悲悯。
老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的宇宙观,即道。
他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盗、看鸡、看犬,从宇宙的角度看,因而更深刻、准确。
不争,是因为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万物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和谐整体。泰山上的一颗石头,跟长白山上的一棵松树是息息相关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每一个生命都以其他一切生命为背景,同时也与其他生命同体共悲。
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觉得他消极、悲观、厌世;实用主义者,来学习如何取巧、诡辩;走马观花的人,只取得一点他的空想与反叛
郑州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多少钱济南宫颈糜烂治疗哪家好
引起老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
- 上一页:道德经告诉你怎么对付畏难情绪容易
- 下一页:道理你都懂为什么却做不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