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三少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远远领先于外国呢
发布时间:2021-11-23 04:52:15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我每天早起,坚持锻炼,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一天写作2到 个小时。”一坐下来,“80后”络文学作家张威就向描述起一天的生活起居。
张威,笔名唐家三少,是络文学作家中的一名代表。
从1991年4月第一篇络中文小说《奋斗与平等》发表至今,20年来络文学作家群不断壮大。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超过150万名络文学创作者。最大的原创站在每4小时重新计数一次的前提下,单日页面刷新流量高达 .5亿到4亿。
“络文学作家是时代的产物。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络普及,络文学作家应运而生。络文学阅读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张威说。
1998年痞子蔡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络上风行一时,曾连续22个月高居内地畅销书排行榜。2004年2月,张威开始络文学创作,著有《狂神》《善良的死神》等作品,共计两千余万字。他曾连续86个月更新作品,被友称为“码神”。
2009年,张威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数字文化研修活动。“我发现,数字文化这方面,国外的文化运营商大多还停留在设想之中,而我国络文学发展已远远领先于他们。” 张威说,“这次研修之旅后,我又参加了当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并在创新论坛上发表关于我国数字化文学发展方向及成果的主题演讲,那次演讲还登上了有关法兰克福书展的头条。”
近年来,中国作协曾多次举办针对络文学的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作家培训班;一些省市开办了专门的络文学院,促进络文学作家们向更专业的方向成长;一些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并热播,使络文学作家群体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在中国络文学成长过程中,一直有两种观点“挥之不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肖锋认为,络文学作家繁荣了文学创作,吸引了更多人愿意从事络文学创作,对文学发展是一件好事。但也有的人则持质疑、非议态度,认为络文学作家为增加点击率、吸引读者眼球故意设置情节,一些作品的格调偏低。后者的观点被反复提及。也因此,络文学作家长期未获传统文学界认同和接纳。
“2011年对于络文学作家和络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新起点。”张威说。这一年,茅盾文学奖首次把络文学作品纳入评奖范围;张威作为北京作协的一名年轻代表参加了中国作协第八届代表大会,并且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加入作协,参加‘作代会’就是主流文学对络文学及络作家群体的最大认可。”张威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让络文学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一个茁壮有力的分支。”
告诉张威,虽然“身份”已获得认可,但人们的一些疑虑并没有随之消失。在很多人眼里,络文学表达上更多以娱乐化的形式存在,络文学作家的创作尺度总是大于传统作家,往往用天马行空的方法创作玄幻、穿越题材的小说,似乎远离生活。
但张威表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络文学作家在创作理念和题材选取上与传统作家并无不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要知道读者之所想,才能留住读者。络文学作品要贴近生活,”张威说,从事这个行业8年,他看待事物也比别人更敏感。“我走在马路上看到的一些人和事物,立刻会在脑海中延展很多东西,记录下来就成为以后创作的积累。”
“还有人对络文学作品的导向性存在疑虑。”问张威,“人们常说,作家是社会的良心,络文学作家自然也不例外。络文学作家如何坚守‘社会良心’?”
随着高考成绩即将出炉 “格调低俗的作品是无法在上立足的,”张威说,“虽然点击率对络文学作品来说很重要,但作品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性的作品应这样,娱乐性的作品也要这样。”
张威说,好的作品要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以真挚的感情打动读者,让读者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的创作原则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作,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希望作品能导人向善,起到励志作用。”
【手记】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主题
拿到这个选题,我是兴奋的。因为对于络文学作家,我始终带着一份好奇。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狂神》,一些络文学作品因为新奇有趣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作家们的灵感从何而来?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创作方式和传统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同事采访了大名鼎鼎的络作家“唐家三少”。
采访张威的过程改变了我过去对络作家的印象。张威曾以创作量大,更新速度快而被称为“码神”,事实上他向我们展现了规律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张威还说,他将坚持弘扬“真善美”。我想,不论对于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来说,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都是最可贵的、最重要的。相信这也是络文学渐渐被主流文化圈接纳的原因之一。相信在未来这个群体会不断朝着职业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
西宁好医院妇科韶关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南昌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