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巩义体育网 >> NBA

就诗歌本身而言搭配

发布时间:2020-05-30 03:36:13

摘要:就诗歌本身而言,我们不可笼统武断地说“诗歌不必有韵”或“无韵不成诗”,只能客观地具体地鉴赏文字的内涵而不是形式。我们推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但也不排斥具备充要条件的其他形式。有柄的刀能杀人,忽略了刀柄的刃同样能杀人。一篇文字,只要诗素在,又分行排列,就可以称之为诗歌。 “诗素”与押韵

自新诗粉墨登场,大家都在为新诗应不应该押韵争论不休。有人说中国古典诗词一直以韵律为上,无韵不成诗;也有的说,新诗本身就是传统诗歌的革命,只要形象感人,有韵无韵无关重要。

只要稍有文学常识的人就都知道,新诗从属于诗歌。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门类,其他还有散文,小说和戏剧。它们既然同聚文学门下,当然要有共同的属性,也有相容的要素——诗素。

诗素,其实早有其说,最早无从考究。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李魁贤指出:“诗的美是意象的新颖,联想的丰盈;即诗素的美,而不是语言的美。诗的深奥,是意象的深邃,联想的闪烁;即诗素的深奥,而不是语言的深奥。”(李魁贤《心灵的侧影》,引自邹建军《台湾现代诗论十二家》第1 9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版)他把诗素作为意象,作为联想。温东华著 《征在主义诗论 ——以此宣布征在主义正式诞生》《论诗象 》中就提到“ 想把诗搞清楚,最好是从诗的象和诗的语言说起。其理由是,象作为单一的,都是诗素,作为整体,它又是诗本身。诗(或诗象)最终是通过语言来约制成型的,从语言的角度看,诗是语言的最高存在形式。象与语言虽分而为二,实则合而为一。象与语言虽明有所见,但最不容易说清楚。”温东华把诗素称为“象”或“诗象”。余光中译(美)罗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雪夜林畔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有关 “诗的元素”就把“结构密度大(把诗思、诗材、诗部分地区玉米价各却出现下跌。预计情、诗眼、诗素,有机的用诗语,把他们混合组织起来)”作为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着重於诗质与诗素之把持,且以繁富的意象去构成其诗境。憎恶那种 裸的所谓“情绪的独白”。大致看来,他们所言的“诗素”,应该是指诗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图画感,动感,质感,情感以及能够振动人心,激发情志的力量和气质。这与不少人称诗歌的内容或素材为“诗素”是大相径庭的。

诗素是指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内涵及由此产生的冲击力量,是通过诗人的精心构思和精彩描绘实现的。诗素的内容包括:意境和情韵(情韵是作品本身酝酿的感情基调)都是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虚构加工产生的,因此更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

文学作品包括的基本自车神踪迹再现《跑跑卡丁车》已经过去了三日时间要素应该是:诗素,音律,韵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舞台设计与表演。对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大门类,除了诗素是它们共有的基本要素外,其他要素不尽相同,决定了它们的文学属性不同,但又同属于文学。

诗歌的要素有:诗素,音律,韵律。 散文的要素有:诗素,不完整的音律韵律,不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小说的要素有:诗素,完整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 戏剧的要素有:诗素,人物,故事情节,舞台设计与表演。 由此看来,诗素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素。

作者在诗歌创作中运用语言信息创设特定的意境和情韵(诗素),伴之卓有成效的语言技巧,履之音律,韵律,便酿造成一首诗歌。真正意境和情韵(诗素)的形成并感染读者,还要靠读者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是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有形象的塑造,意境的拓展,又有情感的酝酿,哲理的感悟,还有语言技巧的愉悦。诗素才是诗歌的主体,是最不易把握和学习的。音律和韵律都可以让人们听到看到,而诗素只能靠人们从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慢慢感悟获得。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修养、文化程度、阅历、信仰等素质的不同,诗素给予每个人显示的状态千差万别,正像人们读小说所说的,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新诗,发展到今天,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1.自由新诗 ; 2.自律体新诗; .格律体新韵诗(包括仿古诗);4. 微型诗。其中格律体新韵诗不过在格律上模仿古格律诗,却在平仄韵律上不做严格要求。微型诗只是作了篇幅限制的诗歌。

自由体诗歌是诗歌文学的全新解放形式,它重意境情韵(诗素)的创设,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要求,而在音韵上另辟新径。句中的音步调整,行间的参差布局,节与节之间的跳跃留白,借助于情韵基调和节律形成跌宕回旋或推波助澜,语言结构极为紧密,而且聚散抑扬错落有致,阴阳顿挫挥洒自如。放得开,收的拢,达到节奏铿锵,起伏和谐的音乐境界,我们谓之为诗歌内在的律动,形成了以诗素独立制胜的格局。

自律体新诗在音律,音韵上就做了一定的限制,但不严格。音步可多可少,韵步可长可短,只要流畅顺口,和谐自然就可以了。大多数学诗者适应和习惯这种体例。格律体新韵诗在音律和音韵的要求上又加了一码,虽然不像旧格律诗那样有严格的音律,音韵及平仄规定,音步,节奏,同韵,近韵可作适当调整,但其形式上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是不容破坏的。

赞同韵节奏以标准诗行为单位,一个标准诗行就是一个韵节奏。韵节奏的跨度愈大,诗歌的音韵性愈差,纯自由诗就完全失去了音韵,不再押韵,它需要和谐的音节奏弥补无韵的不足,以丰富饱满的情韵,鲜明灵动的诗素(为人们所能接受而又能引发人们丰富想象和联想的意象因素和情感因素)占据了全诗的统领地位,以至可以让人们忽略其音韵。所谓无韵不成诗,不是绝对的。就拿外国诗歌来说,翻译过来大都失去了押韵,但我们仍冠之为诗歌,没有谁说变成了散文,就是说它仍然具备诗歌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我们的新诗具备了同样的要素,而独不押韵,为什么就可以排斥诗歌之外,称其为散文呢?其实一般相对而言,散文要比诗歌内涵丰富得多,语言灵活的多,结构紧凑得多,立意鲜明得多,感情充沛得多。你想一首诗歌信息量怎比得上同等散文的宽泛承载?诗歌是文学艺术中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形式上的文字分行和音律及音韵,都不能确定诗歌与否。《百家姓》、《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既有音律又合音韵,我们不能说它们是诗歌;《乘法口诀》、《珠算口诀》节奏感很强,有了音律,我们也不能说它们是诗歌。虽然它们表述的内容实质性很强,而缺少的却是诗歌文学的最基本的要素——诗素和情韵,类似这样的文字充其量我们称它为赋,歌或者歌诀,押韵的称为韵文。 至于快板书,快书,数来宝,唱词,对口词之类我们可以称为板话和说唱词,亦和新诗有本质的不同。但可以认为,它们是新诗的先祖。

因此,新诗创作必须首先考虑诗素,如果再提高要求,便是要有和谐的音韵。音韵要求的程度不同,新诗的体例便有所不同。

就诗歌本身而言,我们不可笼统武断地说“诗歌不必有韵”或“无韵不成诗”,只能客观地具体地鉴赏文字的内涵而不是形式。我们推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但也不排斥具备充要条件的其他形式。有柄的刀能杀人,忽略了刀柄的刃同样能杀人。一篇文字,只要诗素在,又分行排列,就可以称之为诗歌。

共 262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通过作者对诗、“诗素”与诗的押韵的剖析,给我们展现诗的创作基本原则与技巧方法。同时也让人们看作者对诗的丰富情感与热情。相信广大读者朋友必定会从中受益。推荐读者朋友倾情欣赏。【:桐疏枝寒】

1楼文友: -22 20:49:50 欣赏富有独特见解的赏析佳作,遥祝愉快。

颌面外科
九江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为什么得冠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