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岩记忆搭配
发布时间:2020-05-31 17:03:31
山口岩记忆,关于芦溪县山口岩灌区的介绍
赣西萍乡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山村,静静地长眠着一位年轻的者,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战将—卢德铭。
山岭苍翠,沿着更田村、山下村、山口岩村一路曲折的乡村公路向上慢行,豁然开朗之处,便耸立着这位英雄的秋收起义总指挥的雕像。
对于我党早期斗争史不熟悉的人,可能对卢德铭会感到陌生,因为他牺牲在初期,牺牲时年仅22岁。他的生平,短暂而壮怀,宛如一颗流星划过艰难的初始征程,却印证着党人的蓬勃初心。
1905年,卢德铭出生于自贡,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
1925年任国民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卢德铭在1926年北伐中升任二营营长,兼任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
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
卢德铭虽然年轻,却为我党早期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山岭之间,一座汉白玉雕像,是1987年8月,萍乡市重修卢德铭烈士陵园时树立的,正面是时任总参谋长将军亲笔题写的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30年光阴流淌,如今看起来显得有些陈旧。
墓碑前后,尚有不少的花篮,可见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时常还会前来祭扫、拜谒。
今年正值秋收起义90周年,此刻来到烈士墓前,回顾那初期的坎坷与艰辛,触摸我们党那蓬勃的初始之心,仍然能够激荡起豪迈之情。
人生之始,也许并没有多少的不同,但后来选择的道路,却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和厚度。
1905年6月9日出生于省宜宾县双石乡狮子湾(今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民主村狮子湾)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卢安炳通书理,因此幼年受良好的私塾教育,1919年就读白花高等小学堂。
考入黄埔,是卢德铭选择和其他人更为不同的人生道路。由此,一个青春的个体,便融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
1924年初,卢德铭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错过考期,通过老同盟会员李筱亭推荐,见到了。看到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直接出考题当今国民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阅后满意之极,当即推荐入学并提点他务必言行一致。最终,卢德铭被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
就这样,年轻的卢德铭进入了人生最为生动和茁壮的时期。
1925年2月,卢德铭任东征学生军侦探长,率学生军60人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数次化装潜入陈炯明军侦察,了大量兵力、将官部署、火力配备的信息,为主力部队做出正确的战斗指挥了有利的保障,从而首立战功。
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20岁的卢德铭任该团二营四连连长,随部队在广东西江、高要、广宁一带反击地主武装,帮助当地成立农会,开展农动。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军先锋,卢德铭随团进发。6月初,率部坚守渌田镇,打垮进攻部队,并主动发起反击,最终全歼敌人。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卢德铭表现优异,战功卓著,晋升为第一营营长。攻克武昌后,独立团改编为第二十四师第73团,卢德铭任参谋长,建功北伐。此时,也仅仅才21岁的光景,便已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奋斗。
1927年6月,国民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委派担任团长。时值马日事变后,湖南大批党员和群众遭到杀害,上级党组织决定把在湖南工作的一批领导骨干转移到武汉。卢德铭借职务之便,将宛希先、何挺颖、何长工安排在警卫团担任各级,既保存了力量,又加强了对这支部队的领导。
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卢德铭与团参谋长韩浚、团辛焕文研究,决定响应南昌起义,利用张发奎的调令将部队带走。8月2日,他率领警卫团2000官兵东下,前往江西南昌参加起义。然而,当部队抵达奉新县时,得知起义部队已南下,未赶上南昌起义,并且由于张发奎部队的堵截,警卫团与南昌起义部队中断。于是他改变计划,将部队带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休整待命,并与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取得。夏曦命令卢德铭继续参加南昌起义。当途经武汉时,当地党领导向警予请示中央,否定了夏曦的命令,令其返回原部队。卢德铭在农协护送下返回修水,参加领导的秋收起义 。在人民军队那壮丽的第一场战斗里,卢德铭崭露头角。
1927年9月9日,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参加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任工农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当天,率起义部队一团从修水西门出发,到渣津一带宿营。
10日,攻下朱溪厂,越过修水、平江边界,打下了平江的龙门厂。
11日,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腹背受敌,情况危急。为保存实力,他反对硬拼,当即组织反击,安全撤退,带领一团向浏阳转移。起义部队原计划夺取长沙,后因双方力量悬殊,各起义部队先后遭到挫折。此时,党内出现意见分化,一方面师长余洒渡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另一方面提出改变攻打长沙,转向山岭中进行武装割据的主张。卢德铭坚决支持的作战计划和主张,支持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的主张。
20日,中国工农军在领导下,由浏阳文家市出发,向井冈山进军,经桐木、小枧,22日到达萍乡芦溪宿营。
23日拂晓,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宿营地出发,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江保定保安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部队行进在离开芦溪15华里的山口岩时,后卫第3团遭敌军数路夹击,部队损失严重。
秋收起义注定是悲壮的,但年轻的卢德铭在曲折的斗争中一路成长。
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特务营和保安团,同时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向前卫部队靠拢,在此过程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痛惜不已,叹道:还我卢德铭!还我卢德铭…
22岁年轻的生命在斗争的黎明夜空陨落,一段的青春瞬间永生。
人的一生,有长有短,有轻有重,当他为了个人的幸福去奋斗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对他报以尊重和赞叹。而当一个人生是为了他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去斗争时,我们只能满怀敬仰和崇敬,并且需要一直不断的纪念和传承。时间向前,当我们再回过头来驻足聆听,那时空中依然回荡着英雄的回响…
何应钦视察黄埔军校时赞到:这个卢德铭,文武兼备,将来会是一个将才。
在黄埔军校典礼上称赞: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大家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叶挺在第一次北伐成功后称赞:德铭身先士卒,有勇有谋,实为我军栋梁之才。
在他牺牲后赞道:德铭同志为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山口岩—一个秀美的小山村,一条清澈的小河逶迤流过,它是袁河中游的一段,也是景致最美的一段。
水流千里,总有一些记忆不能忘却,总有一些英雄需要记住,也总有一些精神需要久远地传承。
伫立山口岩村口远望,卢德铭烈士塑像平静地注视着大部队前进的方向,如同英雄在指挥着队伍前进,也如同一个坐标镶嵌在青山绿水中,指引着人们接力去追寻…
烈士牺牲后,还有一段故事温暖人心。
卢德铭遭军队伏击牺牲后的第二天,烈士的遗体却不见了。
直到1977年,芦溪县搜集有关卢德铭英雄事迹时才惊奇地发现,当年冒险卢德铭总指挥遗体的,正是家里距离卢德铭牺牲地不到10米远的一位好心农民—周仁榜。
据周仁榜回忆,1927年9月24日早晨,在芦溪镇住了一夜的起义部队朝芦溪大安里山区进发,走在前面的部队已进了山口岩。这时,突然从萍乡方向扑来一大群敌人,一时间枪声大作。为掩护后面的起市场也很有信心义部队进山,已进山口岩的起义部队中又有一部分战士返回接应。起义部队登上山口岩西面的制高点,展开阻击战。很快,起义部队的火力压住了敌人。
但没料到,从起义部队侧后冲上来一股敌人,担负掩护任务的起义部队在当地一个名叫白泥岭的地方遭到了敌人夹击。起义部队顽强地坚持战斗,直到后面起义部队全部进了山口岩,他们才从白泥岭撤到了山口岩南侧的黄泥壁。这时,占领了白泥岭的敌人一齐朝他们开火,起义部队战士牺牲和负伤不少,其中一位骑白马、腰系武装带、年约20岁的军官中弹,从马上摔了下来,倒在他家后门口的杂屋边。
而即使不增加当时战斗结束后,仍有敌人在附近打探情况。但天亮前,周仁榜已冒险将那个骑白马年轻军官的尸体到了当地一名叫杨家岭的茶林中(现已立碑的卢德铭墓地)
当年冒险年轻军官遗体时,周仁榜27岁,他虽然亲眼目睹了年轻军官英勇牺牲时的情景,自己却并不知道,他亲手的就是卢德铭。其实,在敌人走后,当地群众将卢德铭以及同时牺牲的其他40多个同志的尸体就地。
卢德铭烈士身份的确定,历时了一年多,而当年芦溪人们都知道总指挥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的相貌和身世。原芦溪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明训说,为了找到卢德铭的照片、籍贯、生平事迹等,从1977年开始,受芦溪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陈明训和原芦溪县委办公室主任段家作,踏上了寻找之路。
1977年5月,段家作和陈明训先后来到芦溪镇高楼村和上埠镇山口岩村等村,意外地听山口岩村农民周仁榜讲起自己当年冒险了一个骑马军官的情况。
1977年10月31日,他们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于第三期黄埔军校同学录上发现了两张黄埔军校政治部全体职员的合影,其中有卢德铭的照片。
回到芦溪后,当他们将翻拍有关卢德铭的照片拿给芦溪山口岩的周仁榜老人辨认时,周仁榜老人一眼就认出照片中二前排右起第一人就是自己当年的那个骑白年轻军官。这时,周仁榜老人才意识到,骑白军官就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山村秀美,乡民淳朴,美丽的赣西群山是的摇篮,也一直护佑着者成长和永生。
需要传承,早期的斗争充满危险和牺牲,需要抛头颅洒热血,而到今天,可能不需要再直接面对生死,却依然需要面对复杂考验,需要警醒和如履薄冰,因为鲜血可以让我们保持冷静,而安逸却往往使人沉沦。意志不坚者,往往不是倒在激烈的战斗中,却容易在酒绿灯红下栽跟头,走到斗争的对立面,为人民所唾弃,为时代所不耻…
时空流转90年,山岭依然,换了人间。
山口岩烈士纪念碑后的武功山景区已经是游人如织,山下的芦溪小城,也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烈士心志早已实现,党人那蓬勃的初心,仍在绿水青山之间茁壮,一个世纪的壮心接力,依然让无数后来人奋力向前…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卢德铭
卢德铭(),四川自贡人。1923年考入成都公学,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后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经孙中山面试后进入黄埔第二期步兵队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打了不少大胜仗。在攻占攸县战斗中受到叶挺将军的称许,后在攻克醴陵、平江战斗中以奇袭获胜。特别是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中英勇善占,屡立战功,而升任二营营长。攻克武昌后,又任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二团长参谋。1927年9月,卢德铭指挥部队掩护毛泽东率部突围,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2岁。
产后补气血的药脑梗死能彻底治好吗
广东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 上一页:2000年月2日在西宁去世搭配
- 下一页:九玄邪尊第一百五十九章你想怎么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