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丘陵搭配
发布时间:2020-05-30 01:03:18
连绵的丘陵,环抱着一个小村庄。
镜头逐渐拉近。村庄街道空无一人,街道旁边墙上贴着已经退色的标语: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高音喇叭传来播音员的画外音: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街道一端,墙跟坐着三个晒太阳的老头。
甲:大包干了,没人混日子,光景也就好了。
乙:以后日子孬好,就看各家了。
丙:好日子让年轻人赶上了!
2、 田野里
漫山遍野都是干活的庄稼人。
人们以家庭为单位,仨一堆、俩一簇,有的整地改土,有的挖排水沟,有的往麦田里推沙,有的往闲茬地里运肥,一派繁忙景象。
、 闲茬地里
一对年轻夫妻正挥舞铁锨整地改土。男的叫王利民,女的叫杨芳。
他们面前是一条半米多深、一米多宽的横沟,两人把地表的熟土填到下面,又把底下的沙子挖出来放在地表。整治过的土地只一小段,看样子才干了不几天。
杨芳:看起来好好的一片洼地,咋就一锨下去就是沙子呢?
王利民:这里原来是咱们村的丰产田,六零年一场大水,冲毁了这大片洼地,洪水退去,便成为一片沙滩,经过这些年的耕种,才形成了上面的土层。生产队这些年,年成好还见些收成,赶上旱天连种子都赔上。如果不改良,十年九不收。
杨芳:生产队搞了这么多年整地改土,咋不改良这些土地?
王利民:哪里顾上搞这些。上级号召搞的是山头和丘岭,成方连片,全公社会战,显眼工程,做表面文章,结果熟土填了沟打了地阡,表面是好看了,但地里不长庄稼。
杨芳:用不上几年,这片洼地就全改良了。
王利民:大包干了,人们都在整地改土,你看这漫山遍野的人,恨不能一下叫土地大变样。
杨芳:大家饿肚子饿怕了。打碎了大锅饭,都在向土地要粮食。
王利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等着看吧,待不了几年,农村就会大变样!
杨芳:其实咱们家的七亩地也不够咱俩种的,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干啥?立刚、立强、二宝都做买卖了,耍手艺的都去外地挣钱,进钱、进财在家里开起了木匠铺。
王利民:这些日子我也在想,不能只忙庄稼活,大包干了,吃饱肚子应该不成问题,赚钱才是最重要的。要维持家庭开支,还要供妹妹丽欣读书。
杨芳:你有想法啦?
王利民:只是心里发急,也没想出个好法子。学做买卖吧,咱俩心眼实,都不是做买卖的材料。要说手艺,我倒是有点木匠基础,但我只在初中毕业那年跟父亲学了一个多月,要单独做木匠活,还得拜师学艺。没想到政策好了,想干些事,才觉得自己很无能。
杨芳:别看不起自己。当年在学校,你可是尖子生,那时候甭说全公社,就是全县,赶上你的也不多。
王利民:当年我是全县的奥数冠军。就是那次竞赛回来,父亲去世了,高二的课本刚发下来,我就辍学了。
杨芳:听娘说,那时候老师们都为你感到很惋惜,他们都指望你将来考名牌大学呢。当时为啥不把高中读下来?
王利民: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老师们对我的期望都很高。可父亲走了,就像塌了天一样,我刚读完高一,妹妹读小学五年级,我要不回生产队劳动,全家的生活就没法维持,妹妹就会辍学。我知道,即使我读完高中,大学的门对我已经关上了。
王利民说着泪光闪闪。
杨芳看看手表:该吃午饭了,收工吧。
4、夜晚,王利民家
五间低矮的房屋里,亮着一盏昏暗的灯泡。王利民坐在炕上看书,杨芳在给刚满五个月的儿子做衣服,利民娘抱着孙子海洋晃来晃去。
海洋突然哭了起来。
杨芳从婆婆怀里接过海洋:他要睡了。
杨芳给儿子铺开被子,搂他睡觉。
利民娘:当年你爸说你的刨子推的特别好,他说你的水平等于别人学了半年木匠。
王利民放下手里的书,叹口气:可是,我还不能独立干木匠活呀。
利民娘:没试试咋知道干不了,你爸说能刮出块周正的木料就能做成家具。我看你的心都专在书上了。
杨芳:你当年读书那么优秀,现在这点事算啥?
王利民叹口气:其实我也想试一试,就是没胆量。
利民娘:当年你爸也没师傅,咱家翻建房屋时,他借了几件木匠工具,自己制作了门窗,还打了家具,从那以后就当了木匠,不久就收了你表叔做徒弟。
王利民沉默不语。
利民娘转身离开。
杨芳边铺被子边说:咱家里有些木料,爸的木匠工具都在,你为啥不试试?只当闹着玩,做坏了也没人怪罪。地里的活有我,还是试试吧。
灯熄了,王利民大睁着眼睛。
杨芳翻个身:睡吧。
5、早晨,公路上
王利民骑自行车飞奔。
县城南关家具市场,人声嘈杂,熙熙攘攘。大衣橱、写字台、书橱、食品橱、椅子、方凳等各种家具琳琅满目。
王利民走进人头攒动的家具市场。他偶尔在家具前站住,拉开抽屉或打开门子,端详一番,问一下价钱。市场上不时有成交的家具,他快走几步,赶上前看看款式、问问价钱。
王利民在家具市场转了一圈,又来到木材市场。他慢慢地走着,观察着旁边的木料。偶尔停下脚步,讨问木料价钱。
一堆木料后面,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嘴里叼一杆旱烟袋
王利民来到跟前:这是啥木料?
老头:有榆木、白松、红松。小伙子,你要是有眼力就买去,这可是我从东北带回来打家具用的,都是上等的好木料,集市上就这一份。
王利民蹲下身查看着木料:啥价钱?
老头:你全要,便宜些,一百五。
王利民嫌贵,站起身想走。
老头:你给多少?
王利民:一百二。你要卖,就帮我推到木器厂,不然我自行车带不了。
老头:少卖了钱,还得给你推三里地,也罢。
6、木器厂大院
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不时有运木材的拖拉机和地板车经过。一大片空地上,堆放着圆木、板材、方木等各种木材。院子里有仨一堆俩一簇购买木材的人,还有木器厂工人。
老头推一车木料走来,王利民推着自行车跟在后面。
7、割锯车间
王利民将已破解的木料向车间门口搬运。
工人甲:好木料,让你捡了个大便宜。
王利民笑容满面,将木料装上自行车。
工人乙:足有二百斤,你带得了吗?
王利民:没问题。
他在车把上吊一块石头。推着自行车向大门走去。
自行车不停地摇晃,他吃力地推着。
8、木器厂家具门市部
王利民在门前架住自行车,走进门市部。他从口袋里掏出卷尺,分别量了大衣橱和写字台尺寸。走出门,从上衣口袋掏出笔和纸,蹲在自行车旁,画了大衣橱和写字台图样,标明尺寸。
王利民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吃力地走着。
9、王利民家院门外
王利民和杨芳在卸木料。
杨芳:这么多木料,你咋带得动?
王利民:赶巧了,就买了这么多。
杨芳:我收拾出一间屋子,给你做木匠屋。
王利民:试试吧。
10、王利民家,木匠屋
王利民和杨芳用墨斗在木板上蹦线。
王利民在锯木料。
11、木匠屋
王利民在刨木料。不时用毛巾擦去满头汗水。
12、夜晚,木匠屋
电灯下,王利民坐在刨好的木料跟前,一侧放着他画的写字台图纸。他紧锁眉头,大口抽烟。
杨芳走过来:睡吧。
王利民:把咱结婚那张写字台抬过来,我琢磨一下。
夫妻俩将一张写字台抬进木匠屋。
王利民:你睡吧。
杨芳:半夜了,你也别熬了。杨芳说完转身走了。
王利民蹲在写字台前,边抽烟,边拉下抽屉、打开门子端详着。
1 、傍晚,王利民家
杨芳怀里抱着海洋,一家人在吃晚饭。
利民娘:实在弄不懂就去找你表叔。
王利民:昨晚我连写字台也拆了,今天又琢磨了一天,也没弄出个子丑寅卯。
杨芳:隔门如隔山,还是去求教表叔吧。
14、夜晚
王利民骑自行车走在田间小道上。
15、夜晚
王利民推着自行车,走进一户农家小院。
室内,炕上摆一炕桌,桌上放一盘地瓜和一碟萝卜头,碗里是地瓜粥。一对中年夫妻对坐着正在吃饭。
王利民推门进来:表叔,表婶。
表叔:利民啊,来,上炕吃饭。
表婶急忙下炕热情地招呼利民上炕,自己坐到丈夫一边。
王利民笑笑:我吃过了。说着在炕沿坐下。
表叔快速喝着粥:有事吗?
王利民:我在家想做写字台,遇到困难,来向你求教。
表叔:你才学了几天,能行?
王利民:我想试试,木料都刮好了,不会画线。
表叔撂下碗筷,表婶下炕收拾饭桌。
表叔从炕前的桌子抽屉取出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坐到王利民一边,把本子放在炕桌上,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给王利民讲解。
王利民不停地点头。
表叔:要不要我去帮你?
王利民:不用。
表叔:像你爸的儿。
三人都笑。
16、木匠屋
王利民在画线。
王利民在打卯。
王利民在开榫。
17、木匠屋
杨芳给王利民打下手,组装写字台框架。
一块木料榫断了,两人一愣。
杨芳:钉俩钉子就行了。
王利民:做就要做好,要当自家的活做。
他重新刮块木料换上。
18、木匠屋
地上立着两张写字台框架,王利民紧锁眉头,手拿拆开的抽屉蹲在地上端详着。
19、夜晚,表叔家
王利民推门进来。
表叔一笑:怎么了?
王利民:我不会做抽屉。
表叔跳下炕,穿上棉袄,戴上帽子。
20、夜晚,木匠屋
表叔教王利民做抽屉。他把做成的中间抽屉按在写字台上。 表叔手拿木料比划着,讲解着如何做两边抽屉和门子。 王利民不停地点头。 王利民在做抽屉。 21、傍晚,木匠屋 两张油漆得亮光闪闪的写字台摆放着。 王利民蹲在地上抽着烟端详着。 表叔走进来:做成了。 王利民微笑着点点头。 表叔拉下抽屉,打开门子,看看手里的抽屉,再向里面瞅瞅,然后推上抽屉和门子,站起身,用手摸摸面板,双手用力晃晃,微微一笑。 表叔:不错,木料好,做工细,能卖个好价钱。 王利民:我用了最好的木料,边干边琢磨,每张写字台多用了三四天工夫。 表叔:很好,慢工出巧匠。看做工,不像个学徒工,倒像个老师傅。 王利民笑着:我怕做不好,也废了一些木料。 表叔:不错,没问题。 22、夜幕下 王利民推着自行车,一家人送表叔至村头。 利民娘:让你费心了。 表叔:当年我表哥对我那才叫费心呐。我走了,你们回吧。 杨芳:表叔慢走。 2 、家具集市 道路两旁摆放着大衣橱、写字台、食品橱等家具。赶集的人稀稀落落,卖货的多,买货的少。 王利民用手推车推两张写字台从远处走来。 王利民在一个空地放下车。 表叔从远处跑过来:你咋赶这集? 王利民:我想这里近,先来试试。你咋在这里? 表叔:我做了个大衣橱,家里等钱用。 两人卸了车,找石头把写字台腿垫稳。 王利民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两人都点了一支。 24、家具集市 王利民在集市上溜达,不时停下脚步,看着旁边的家具,问问价钱。走到市场一端,转身向回走,忽然发现自己家具跟前站了几个人。他加快脚步。 家具跟前站着四个人:一农民打扮的老头;一中年男子,手里拿一卷尺,上衣口袋插一支铅笔,看上去像木匠,身旁站着俩小伙子。他们有的拉下抽屉,有的拉开门子,有的用手抚摸面板。 王利民快步站到家具后面。 中年男子抬头看他一眼:你的?说完用目光扫一下写字台。 王利民:是。 中年男子:啥价钱? 王利民:九十块。 中年男子冷笑:开玩笑,县木器厂才卖九十块,这集市还没有这个价。 王利民:这集市是没有这个价,但也没有这样的货。这写字台与县木器厂是同一款式,同一尺寸,而且用料比他们好,做工比他们细,也比他们的结实美观。 中年男子:再说个价听听。 王利民:讨价还价,你给个价吧。 中年男子:看不上眼的货我从不还价,别人都卖六十块,这个,我给七十块。这个价可不低啊! 王利民:这个价是不低,但我不卖。 中年男子:怎么啦? 王利民:本来,我觉得你是师傅,甭细说,看来不说不行。这家具,我当自己的活做,多用了工时,用的是最好的东北木料。你们一看就明白,面板是红松,框架是白松,抽屉门子是榆木,用料都不小;面板是用半刨刨平了才用的细刨,面是平展的,放上玻璃压不碎;面板底下加了木托,上去人踩不塌;抽屉之间加了隔板,伸不进手,掏不出里面的物件;油漆用的是纯正的好清漆,没用胶水打底子,没掺半点假。你们好好看一看,仅多用的工,多用的料,要比别人多出多少钱! 共 25895 字 7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到户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王利民和杨芳并不满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有了木工基础的王利民,父亲早丧,妹妹年幼,他主动辍学,放弃高考的机会,担起家庭的重担,使全家的生活得以维持。王利民虽然学木工时间不长,可是,他天资聪明,加上爱动脑筋,为人朴实,设计款式新颖,同一款式,同一尺寸家具,他用料比别人好,做工比别人细,结实美观,很快赢得大家欢迎,回头定制家具的顾客不断。王利民的生意越来越火,收入自然也不断地增加。正当利民一家高兴地建起新房的时刻,也迎来了妹妹丽欣考上大学的喜事。王利民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他租用村里的房子不断地扩大木器经营。木器厂不断地发展壮大,受到用户和镇政府领导的欢迎。王利民利用富民政策,不断开发新产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正当大家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时刻,王利民却将眼光放到了家具新技术的钻研里。他到深圳考察,很快使新家具生产规模扩大,将村里面富裕劳动力积极性调动起来,打开了市场,带动了蔬菜业的发展,将事业发展到顶峰。作为新型农民的王利民致富不忘科学发展,见缝插针钻研学习,如愿以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作品描述了新时代的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新气象的形成,使农民成为发展经济的弄潮儿,并且不断地向知识型转变,让读者看到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欣赏老师佳作,特此倾情推荐。【:你猜】 1楼文友: 00:28:06 作品成功的塑造了王利民等农民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美好现在和未来。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楼文友: 00:28: 0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鼻炎流涕鼻塞怎么缓解
吃藤黄健骨丸要吃多久
- 上一页:本文以田小娥王佳芝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出搭配
- 下一页:天枢161百年孤独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