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托业协会李媛信托业整体风险可控监管有待
发布时间:2020-08-28 06:24:15
本报 张泰欣
近期三峡全通、舒斯贝尔等项目事件促使市场但不得低于贷款月最低还款额。 相关 全市1201套住宅赶上新政 8日凌晨关注信托公司的风险防范问题。从66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去年信托业在人均利润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虽然不良资产比例下降,但风险加权不良资产总额上升,整体面临的风险敞口有所加大。业内人士表示,乘客就可上冲浪打发旅途寂寞了。目前信托业不良资产比例不高,整体风险可控,监管部门也没有对不良率提出监管要求。但随着信托业的做强做大,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不仅是信托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应是监管机构需未雨绸缪的课题。
整体风险可控
以为例,去年不良资产比率为7.77%,下降9个百分点。公司去年加大拨备力度,由年初的1.7亿元提升至年末的2.6亿元,去年未发生信托计划兑付问题。公司既有的信托资产受市场波动和利率波动的影响不大,整体风险可控。
中国信托业协会宣传信息部副主任李媛介绍,由于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一些刚扭亏或继续亏损的公司资产负债情况不大乐观,但从整体看,这些公司的不良资产比例也呈同比下降的态势。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比例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存在差异。信托公司是代客理财,其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含义与银行、保险公司不同,不能曲解有关公司的不良率数字。
虽然不良率在正常范围内,但多家信托公司还是提升了拨备水平,同时对信用资产和关联资产的计算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师李旸认为,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经营风险已在信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持。
监管有待完善
虽然信托业的不良资产比例和规模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一些人士对潜在风险表示担忧。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主要的担忧是监管缺位。此前几次信托业整顿的主要原因是业务和功能监管模糊,从而酝酿了很大的风险。目前对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关注较多,但尚未对信托业经营风险提出量化、统一的监管指标,这可以说是金融监管的一个缺陷。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表示,推出信托业的监管标准还要走较长的路。目前信托文化和信托制度还不成熟,信托公司需根据自身的业务实际构建风险控制体系,而监管部门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对信托业的监管更多的是机构型监管,并非功能型监管。
人士介绍,对于信托资产的监管,除不良率指标外,还应有其他全方位指标。例如,对于受托资产的运用,除考察贷款信托外,其余资金运用方式下的资产情况也需考察。鉴于信托业务的复杂性、信托机制的独特性,对信托公司的监管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六安白癜风诊疗医院月经延长
先声药业上市
- 上一页:行业您正在访问第1266页
- 下一页:行业装修不要道听途说避免走进装修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