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立遗嘱的遗产应当怎样分拳
发布时间:2020-05-02 12:35:12
没有立遗嘱的遗产应当怎么分
没有立遗嘱,依照法定继承分割财产。1、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2、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现实中,若公民在生前立下了合法有效的遗嘱,那么在其去世以后,就会依照其立下的遗言来分割遗产。但要是没有立遗嘱或者立下的遗嘱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话,这种情况下,具体应该怎么来分割公民的遗产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让律师365为你做详细解答吧
。
遗产分配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根据法定继承、遗嘱或其他法律规定对其遗产的分配制度。遗言继承效力高于法定继承,低于遗赠扶养协议。那么没有遗言遗产怎么分?可以根据法定继承来分配遗产,或遗赠扶养协议来继承。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肯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继承法第13条对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做了明确规定,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当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少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当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以下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
①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
②不尽扶养义务;
③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酌情分配遗产问题在法定继承中,除了那些享有合法继承权的人参与继承外,继承法第14条还赋予一些符合一定条件但没有继承权的人取得一定遗产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继承权一,法律之所以赋予该权利是由于他们和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着特别扶养关系,这是保障人权和宏扬美德的必然要求。下列人员享有分得适当遗产的权利:
(1)依托被继承人扶养的缺少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2)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
即便其为继承人,但若未实际参加遗产分配,属于以上情形之一的,便享有遗产取得权。这类遗产获得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当其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遗产分割时,明知而未提出请求的一般不予受理;不知而未提出要求时,在知道后2年内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自然也就没有遗嘱内容可以作为根据对遗产作出分割,此时一般都是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来分割遗产的。此时需要严格区分一下第一顺序继承人与第二顺序继承人,通常在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人们没有丧失或放弃继承权的,那么就在他们之间均等的分割继承遗产。
延伸阅读:
丈夫死亡遗产继承顺序是什么
丧葬费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遗产继承纠纷怎么解决
气虚月经不调食疗方法骶骨关节炎怎么治疗
防城港妇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