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巩义体育网 >> 亚冠

遭遇In

发布时间:2020-06-18 01:26:49

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产能释放,价格持续下滑这两年演变成伙同品牌商向线上输送货物的批发部了。如果你注意看,2014年GFF双层薄膜触控面板的原有价格优势逐步丧失,随着大陆品牌高端机种陆续导入In-Cell技术,纯触控面板厂备受挑战。

厂商透露,2015年陆系触控厂为了拉开In-Cell的降价追赶,将持续跟进价格战,进一步压缩相关材料及供应链报价,以巩固智能主流市场版图,估计全年降幅达15~20%以上车内只能听到非常轻微的风噪。

受到日系、韩系及两岸面板厂竞相投入In-Cell、On-Cell等内嵌式触控面板产品,纯触控面板厂排挤效应扩大。在智能规格持续提升的带动下,大陆品牌厂商的高端机种包括华为、Oppo等已大量导入In-Cell技术。

近期新发表的小米Note亦主打In-Cell触控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内嵌式触控面板不仅陆续攻下高端机种,近期5寸分辨率约HD的In-Cell内嵌式触控面壁报价已经下杀至18~20美元之间,逼近同尺寸规格的GFF触控面板价格,使得GFF原有的价格优势将面临失守。

面对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来势汹汹,陆系触控厂商认为,以日本(JDI)为首的面板厂商虽然积极执行低价策略,但主要仍锁定华为、小米等少数客户,透过大量采购提升稼动率及降低成本。

然而在苹果iPhone 6销售畅旺的压力笼罩下,陆系品牌高端机种在整体市场的比重仍然有限,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于2014年高端市场失利后,2015年也将销售火力集中于GFF技术的中低端,故GFF触控阵营仍将具量产成熟的主导地位。

受到日系ITO薄膜大厂2014年推出超薄ITO薄膜后,薄膜式触控面板技术大幅改良其厚度问题,从整体量产成本而言,由于GFF技术强调成本较低、良率较高,加上ITO薄膜轻薄性及价格持续改善,2014年下半陆系厂商用的触控面板仍将占7成以上。

展望2015年,大陆触控面板厂商如信利仍乐观预期智能触控面板出货量维持强劲成长,相较于2014年出货量可望增长 0~ 5%,包括其原有国际品牌客户的供应比重持续提高,而大陆品牌也将积极冲刺市占,拉升品牌知名度。

大陆厂商认为,受惠于出货量放大及稳定量产,2015年保护玻璃外盖(Cover Lens)及ITO薄膜等关键原材料将有15~20%降幅空间,推动GFF触控面板价格持续下降,维持成本竞争力。

DIGITIMES 认为,鉴于In-Cell面板产能持续开出,2015年GFF阵营将持续导入纳米银线、石墨烯等新兴材料,或善用GFF技术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发展手势触控等In-Cell触控面板无法达到的功能,以免在价格竞争力遭急起直追的状况下丧失市场主导权。

业界也指出,随着JDI于2014年财报亏损金额约达1.8亿美元,为了抢攻大陆市场,该公司在引发业界竞相投入杀价跟进后,其低价冲刺销量的成效仍有待观察。

亮甲产品的优势有哪些
大同好的白癜风医院
女性生理安全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