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特区如何走出九十年代的房地产危机
发布时间:2019-12-09 17:04:56
海南经济特区如何走出九十年代的“房地产危机”
1993年下半年国家施行宏观调控政策,海口、三亚600多幢商品楼的工地,突然沉寂下来了,当时700万人口的海南积压房地产的项目,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455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长期无人问津,“烂尾楼”四处林立1995年,海南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跌入了倒数第一
9月16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海南经济特区在挫折中奋起”,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作为最年轻的省份,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经济总量不及全国1%的经济小省,与其他4个城市型的经济特区不同,海南拥有广大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落后,要在这样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同时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海南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就注定要经历更多的起伏,前有1985年的“走私汽车事件”,后有1989年的“洋浦风波”加之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以及接踵而来的金融信用危机,使海南陷入了困境之中短短3年房价增长4倍,带着几万元“闯海”的个体户,一觉醒来后已经是身价百万,一幢大楼还没有封顶,已经“转嫁”了几十次,但是缺乏产业支撑,缺乏最终消费需求的房地产热,只能是一场“击鼓传花”式的游戏
海南人在痛苦中思索着,海南的领导层也在反思发展道路的得失,他们从教训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海南的发展必须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全国一盘棋中寻找自己的方位,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1996年新年
,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省两地”发展方略,也就是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这一设想列入了海南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海南省的经济由此开始进入了恢复性的增长阶段,随后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主要靠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的几个点,建设一批能达到环保严格要求的大项目,而不是靠遍地开花的一般中小企业这个面来带动不与兄弟省份比速度,不接受落后产业的转移,经过几年发展,海南省的油气化工、汽车、林浆纸一体化等新型工业初具规模,热带高效农业也不断地壮大,旅游度假圣地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一流,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甘肃癫痫病最好的专科医院宝宝高烧39度的最佳处理方法
贵阳癫痫病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