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政策绿灯频亮亿资金缺口谁挑.DG
发布时间:2021-03-11 21:27:13
时至今日,“资金短缺”成了保障房建设的代名词。而如何撬动资金,也成了保障房建设的首要任务。
监管层使出猛招。6月27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利用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表示,鼓励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房项目融资,并要充分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而这并非首次。今年上半年,以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为首的各个部委,多次发通知要求采取各种手段支持保障房建设。
但“社会资金”首次被推到了保障房建设的排头兵位置。总计1. 万亿保障房建设资金中,8000多亿元社会资金将在一路“政策绿灯”下,顺利进入保障房项目。
从表面来看,这无疑预示着今后保障房建设有更多的融资空间。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资金流向的担忧;二是企业债发行利率能否覆盖发债成本;三是项目如何运作,会不会出现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一份较为具体的“保障性住房企业债发行操作指引”正在发改委及住建部中酝酿。据《华夏时报》获悉,在“操作指引”中,必须有已经完成立项、土地划拨与取得程序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才能依据这些项目的所需资金总额进行企业债的发行额度的核算,进而发债。同时发企业债的主体要经过严格审核程序,包括审查企业资质、发行资格以及信用评级。
有55.5%用到了投资方面发改委的一纸通知为保障房融资打开了希望之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各类投资主体此时考虑的是,地方政府除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外,是否从财政中再划拨资金?房地产开发商、社保、机构、民间投资资金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参与保障房建设?
政策绿灯
发改委的通知,并不是监管层为保障房建设首开绿灯。
此前的6月初,财政部、住建部联手发通知,要求切实加大地方公共预算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规模。随后有消息称,住建部保障司计划在今年9月底推出全国保障房建设采购平台。
5月10日,住建部要求在5月底公布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工和竣工相关信息。随后要求,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各地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面开工。2011年财政部门将统筹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并继续落实减免税费优惠政策。
但不同以往的是,此次社会资金首次被监管层推到了保障房建设的风口浪尖。“面对1. 万亿元保障房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只有一个‘杠杆’。”业内人士对坦言,那就是社会资本。
何谓“社会机构”?在采访过程中,有观点理解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有观点则认为是保险机构等其他金融企业,还有观点认为是大型国有企业。
而无论这一“社会机构”是谁,其属性并非公益机构,都是以追求最基本的商业效益为前提。如若没有此,又将如何保证这些“社会机构”进入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
政策上,尽管监管层无限制地倾斜于保障房建设;细节上,并未统一说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各地银监局也进行多次调查,但至今还没有成文的实施办法或者政策指引。”6月27日晚,山东省建设厅的一位官员向表示。
同样的,在各级政府与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小组签订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书》中,仅对任务指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了明确,但对于融资渠道以及配套资金来源,未予统一说明。
此时,“未予统一说明”就成为了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的一个不能逾越的政策障碍。
以今年保障房建设的“大户”之一的上海市为例,计划新开工保障房建设1500万平米、22万套。相关部门虽以“难以统计”为由,未向公众透露社会资金筹措计划,但对于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则表示几乎全部由政府渠道筹集。
在采访过程中的多数观点是,“社会资本”望而却步的原因在于,经适房和两限房虽能一次收回成本,但利润过低;而公租房和廉租房资金沉淀量大,回笼较慢,社会资金“顾虑”更多。
也正因如此,“资金短缺”成了保障房建设的代名词。而要“撬动”哪些社会资金,如何“撬动”这些社会资金,也成了保障房建设的首要任务。
以地方政府资金为例,目前,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用于保障房建设,但问题是,即便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部用于保障房建设,仍然不足以弥补资金缺口。
雪上加霜的是,在银根不断收紧的形势下,保障房的开发更显“捉襟见肘”。了解到,对于开发贷款,“从二季度以来就比较明显,审批流程更加严格,时间更长,额度也大幅下降。”某国有银行部人员告诉。“同样一笔贷款,保障房项目可有竞争力?”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齐齐哈尔哪医院治疗牛皮癣好天津卵巢炎
大庆好牛皮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