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在身边杨昌林故事之一世界
发布时间:2020-12-12 19:37:39
【创先争优在身边】杨昌林故事之一
“西藏等着他们回去建设”
发布时间: 07:11作者:实习生 张文瑾 冯林来源:访问次数:
编者按:
杨昌林,武汉大学退休教师,从西藏调入武大工作后,32年如一日,为在汉藏族学生筑起一个 温暖的家 ,无私帮助照顾他们,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光荣称号。
杨昌林的事迹引起了很大反响。10月8日,《长江》头版头条作了题为《孩子,武汉有你们的家 一个汉藏家庭与藏族学生的32年不了情》的长篇报拜仁今夏的一系列转会动作也成为关注焦点——随着德国功勋国脚施魏因施泰格转投曼联帐下道,随后,《武汉大学报》和武汉大学联合推出了《杨昌林的西藏情结》《杨昌林:藏族学生的 武汉阿爸 》等报道,《光明》报道了《一位老人的 西藏故事 》,《湖北》报道了《杨昌林与他的藏族孩子们》。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杨昌林还有许多故事,远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在他的店里容纳。于是,开始了进一步采访,追寻杨昌林的故事。
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位康巴汉子,达娃扎西。
黝黑的脸庞,纯净的双眸,略带腼腆的笑容,他藏民族式的淳朴让人过目难忘。我们谈起了杨昌林 他朴实无华的 武汉阿爸 、在汉藏族学子最亲的亲人,他的言辞间有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怀。
这些年来,如果不是跟随杨老师东奔西跑,体会了为藏族同胞解决困难的棘手,我真的很难想象杨老师这份真情背后,竟有这么多的艰辛。 谈起往事,达娃扎西陷入沉思, 他从来不提这些。
达娃扎西说,杨老师的感人故事实在太多,记忆里最近的一次,是自己跟随杨老师为武汉某高校5个不能按时毕业的藏族学生找校领导做工作的事。 杨老师顶着武汉七月的骄阳跑了四天,为他们的事找了多个部门,苦口婆心地劝说校方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我在旁边看着很是感触。
那是2009年盛夏,在武汉某重点高校大学就读的5个藏族学生因挂科而无法毕业,这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国家对藏族教育有特殊的扶持政策,不能按时毕业就意味着无法获得工作分配的资格。由于西藏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不少考进大学的藏族学子,比起其他同学来学习基础差一些,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会碰到很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有的高校对藏族学生的英语、高数学习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给予一定的照顾,如及格分数线调低一点,专门为他们开设民族英语班等。但这5个学生所在的高校没有这种政策。
往年那个大学都有一次毕业清考,将所有挂科的大四学生聚集起来统一考试,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但那年这项制度忽然取消了。 达娃扎西说, 得知这一消息,5人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在寝室摔东西、扔书,情绪很失控。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杨老师。
杨昌林觉得自己责无旁贷,立即带着达娃扎西出动,开始四处奔波。
一是这个平台有没有与之合作金融担保机构第一天,他找到了5人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和所挂科目的任课老师,希望能有一次补考机会,但没人能给老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到了这个时候,我也没有办法。你去学院看看吧。 他们说。
冒着酷暑,第二天一老一少又到学院,找到相关负责人。在将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反复诉说后,人家表示, 您的民警说苦心我很理解,但我们也做不了主,你们去教务部问问。
达娃扎西因为期末考试实在难以分身,第三天他们的 武汉阿爸 独自找到教务部,把情况耐心细致地进行反映之后,人家说, 我们已经把成绩录入电脑里,现在已经无法更改了 。 杨老师当时的内心感受谁也不知道。 达娃扎西说。
<还将加强与天津、河北的产业对接p>第四天,杨昌林又去了那所学校,为了那5个藏族孩子的前途,他已顾不得酷暑和劳累。这一次他找到了学校领导: 西藏等着他们回去建设,他们的父母在千里之外盼望着孩子们学成后安全回家。 杨昌林对那个领导说。 领导被杨老师对5个藏族孩子的真情所感动,最终改变了主意,给了他们一个补考机会。5个学生中除了一个挂科太多外,其他4人最终都拿到了毕业证,回藏分配了工作。多年来我和他相处的最大收获是,要知道感恩。他总是不怎么说话,默默地做事。
达娃扎西几名同学还向反映,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研一学生,迄今为止武汉地区学历最高的藏族学子,说到这里时,又沉浸到了深深的感动之中。
(:杨欣欣)
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出处
0
南昌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淮北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雅安有专业白癜风医院吗
- 上一页:创业板一季报家公司现大股东减持世界
- 下一页:切身经历的百度降权及恢复措施世界